對韓絳與韓岡的對話,章惇想多多少少的了解一🗓些,不過這一回,不論風怎么吹,都沒🌋♊有迎面而來的風向,🎱章惇也便沒能再聽到前方兩人的議論。
……………………
“……當然。”
停了片看,韓絳點頭,明白了韓岡的用意。
在熙寧三年之前,進士殿試要為詩、賦、論各一,更早一點,是只有詩賦各🂱一,而沒有論。熙寧三年的殿試上,才變為了純粹的一道策問。如今從一題再變回兩題,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也許對考生們來說是大事,但在體例上,沒有問題。
“但既然有兩道題,便會分出輕重。”韓絳邊走邊說,“昔年殿試上需為詩賦論🛊🚬各🛑🛧🞮一,其中以賦為重,論次之,詩最末。只要賦寫得好,詩、論即便僅僅中平,也能拿狀元。反過來說,賦中有過,就算詩、論再佳也無濟于事。玉昆你的岳父,就是在賦中寫了‘孺子其朋’,因而丟了狀元。你岳父當時寫的論與詩,事后流傳出來,做了狀元的楊審賢比不了,可一樣沒用。”
韓絳說著,笑了一下,“這個例子其實不太🇳🜫恰當,仁宗皇帝閱卷前,令岳還是被排在第一的。不過本朝多少狀元,皆是以賦奪魁,遠的有王文正曾的《有物混成賦》,稍近的也有章衡的《民監賦》,恐怕玉昆你也聽過、讀過,而以詩、論奪🏿☍魁的,玉昆,記得幾個?”
他說著,回頭看了一下走在側🅳📗后半步的韓岡,🁜🆩💌就見韓岡默默地搖頭。
韓絳莞爾一笑,能教訓韓岡的時候當真不多,“玉昆,如果你想要多加一道題,這想法雖🇭🛲好,但恐怕就會變成詩賦論的翻版,考官與考生,都只重其一,另外一題,就不會太用心🞦。”
“韓岡另有一點淺見,想供相公參考。”韓岡胸有成竹,解決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實在太容易,“以韓岡所想,不如以百分為滿分,兩道試題或六四,或七三,又或各居其半,🚅🐻🅇待判卷之后,將兩道題的得分加起來就是,總分高者優勝。這樣給進士排序也簡單。”
后世考試,韓岡經歷得太多,一個百分制,就能解決韓絳的問題。只要將他所出的題目,🇭🛲折合進總分中,看哪個考生敢于🎥📐放棄其中一題?
就算是三七開,韓岡的考題只🅳📗占三十🆅分,但對于考生們來說,另一道題做得再好也只可能拿到七十分,少了這三十分,或是只拿到了十幾🛉分,就不可能爭得過兩道題都拿到九成分數的對手。
……………………
蘇頌離開前面的章惇有著幾步的距離。
一直以來,蘇頌都沒有打算縮短這個距離。
對他😚來說,成為知樞密院事,是一個意外。不過蘇頌并不清楚,對韓岡來說,這算不算是一樁意外。
太后對韓岡的信重,長🛏🜼了眼睛就能看見。♞不過要說韓岡在太后面前,推薦自己成為知樞密🇭🛲院事,倒是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