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江南和滄月,在寫作這塊對我影響較深的另一位作家是余秋雨老師。
主要是文字表達的方面。
余秋雨老師聽起來與前兩位作者風馬牛不相及——他不是個寫的,他是個正正經經搞學術的。
還曾經擔任過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是著名的學者,文化史學家,理論家......今年已經74歲了。
高中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非常喜歡余秋雨老師的作品,經常在課上朗讀她選摘出來的精彩段落。
《文化苦旅》,《霜冷長河》,《行者無疆》......
許多經典的名句,在老師一遍遍誦讀中就進入了我的腦海,不知不覺間就都記住了。
高考完后,我買了余秋雨老師的全集回來看,發現其中許多詞語都不再像最開始接觸時那樣感覺很晦澀,慢慢都似曾相識了。
我自己寫句子,有時候也挺像余秋雨老師說話的風格,大概能有個0.0000001成吧(哈
我還記得在讀《亂世流□□》時看到的那句話,“一切出色都是一種危險,出色在不合時宜的地方,就一定會蛻變成一種過失,甚至過錯。”
當時很受震動,心想原來是這樣。
隨即后來寫了《至死方休》,在里頭最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一句話。
可惜沒有機會寫出來。
我很喜歡余秋雨老師,可惜他同樣爭議纏身。
前幾個月的時候,我在B站看到余秋雨老師一次講座的視頻。
確實是很自矜的老先生,話里話外滿是傲氣。
但我不以為缺陷,反而覺得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