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就得從小時候做起,宇文溫長年累月向兒子灌輸海貿的好處,不只是夸夸其談,如今他手里就有詳實的數據,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
但這些資料中的幾組數據,卻成了宇文維城和宇文維寧疑惑的來源。
兄弟倆的問題,就是交州及南洋稻米北運淮南銷售的行為,實際上并不劃算,為何朝廷還要如此行事。
這個問題,涉及到海貿的核心:風險和收益,實際上問到了點子上,宇文溫見兒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問出關鍵性的問題,心里很高興,于是進一步作出解答。
航海風險大,一艘船好不容易出海跑一個來回,就該運送一些高價值的貨物,譬如香料、奇珍異寶或者蔗糖等等,若是運糧食,航行里程超過一定距離后,等同于高風險低回報,對于海商來說是不劃算的。
交州稻米,從龍編港啟運,運到廣州或者福州地區,這買賣做得,但若要繼續北運,運到長江以北地區,還要以低價出售,這買賣只能說不虧。
所以朝廷才推行“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海商將交州稻米運到淮南(在廣陵,淮口等海港卸貨),此舉不是為了做買賣,而是為了壓低兩淮(淮水下游地區)及江南的糧價。
壓低糧價之目的,不在此次討論之列,宇文溫要告訴兒子將大量交州、南洋稻米北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維持足夠的貨運量,養活大量船隊及相關從業人員。
為什么要這么做?道理很簡單,海貿的關鍵在海運,只有當海貿的貨運需求持續增加時,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船只參與到海運之中去。
只有海運業壯大,航海技術及整體水平才會有飛速發展。
宇文溫先問兒子宇文維寧,問當前海貿的方式是怎樣的,宇文維寧拿出筆記本,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說出來。
“傳統”的海貿方式,是海商自己弄一艘或者幾艘船,然后招募人手,購入貨物,然后用自己的稅收操縱自己的船出海,運自己的貨物前往目的地。
然后在目的地銷售貨物,換得當地特產,再前往其他地區銷售,獲取利潤。
這種經商方式,不僅限于海貿,實際上就是傳統的行商經商方式,僅就海貿而言,這樣做的成本很高。
造船及船只的日常維護保養要花錢,養水手要花錢,對于船老大以及熟悉航線的老手還要加以籠絡,出海后,出現人員傷亡還得給撫恤,這都要花錢。
所以海貿的關鍵是要有船或者船隊,能夠相對平安的完成貿易航行,這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做的。
但現在,因為有了南洋貿易公司牽頭,海貿的方式多了一個,那就是委托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