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尼也能報效國家?
怎么個報效法?
宇文溫此刻獨坐書房,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僧人在戰場上念經,給己方士兵加“狀態”、“回血”?亦或是對敵軍施加“負面狀態”?
這不科學,也不可能,但又有很多可能。
所以,“見多識廣”的宇文溫將幾個“可能”信手拈來。
報效國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上戰場。
所以,將僧人組織成軍隊,名為“萬字軍”,以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為由,對周邊番邦發動宗教戰爭。
“萬字軍”的軍旗,其上圖案當然就是佛教的萬字符(左旋),僧兵們手持纏繞佛珠的九八式火銃,頭戴極具特色的鋼盔,身著灰褐色軍服,腳穿作戰靴,腰別小罐,罐內裝著防毒面具。
由僧兵組成的軍隊,不懼生死,在戰場上端著火銃,冒著箭矢列隊前進,完成幾輪射擊后,呼喊著“我佛慈悲、普度眾生”,上刺刀,發動沖鋒。
那場面,怎么想都覺得十分刺激。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改進方案,將僧人組織起成軍隊,軍名、軍旗與原方案相同,
軍旗上的圖案,同樣就是佛教的萬字符(左旋),僧兵的軍備換成冷兵器:札甲或環鎖鎧,長矛、弓箭、雙手劍(或者單手劍和盾),外罩印著萬字符的罩袍,白底紅(黑)符。
這也不可能,因為吃素的僧人體力未必好,披二三十斤重鎧甲、戴著數斤重頭盔,哪來多余力氣在戰場上揮舞兵器持續作戰?
以上兩種設想都不現實,而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也決定了朝廷不能允許僧兵出現:讓宗教信徒形成軍事組織,鍛煉作戰能力,后患無窮。
那么,不讓僧人參戰,卻作為隨軍僧人,給將士們祈禱、答疑解惑、疏解心情,給陣亡者超度,是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