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襲的僅僅是幾只強大的寄生蟲獸,就算一時憑借強悍的武力能夠橫行,但毀滅者們還可以靠著數量和指揮來應對。
但是,它們現在遭遇的,卻是來自空中和水面的不可計數的寄生生物的猛烈反撲!它們現在遭遇的,是源源不斷的寄生大軍的連綿攻勢!它們現在遭遇的,是早有準備的寄生大腦的“完美”計劃!
跟隨寄生大田鱉的,還有瘤刺螳、大刀螳、螽斯…空中那些飛舞的寄生蜻蜓也在不斷俯沖,而那些不低飛的蝴蝶和飛蛾身上,則是不斷有“空降”的寄生螞蟻落下。不同寄生生物之間配合無間,各展所長,讓毀滅者難以招架!
這些寄生螞蟻的“空降兵”是,在毫無裝備的情況下裸跳的,但區區半米的高度和輕微的體重,讓它們可以安然落地并立刻投入戰斗。自從這些隨處可達的空降寄生螞蟻進入戰場,又有幾只靠近河岸的雷達毀滅者被圍毆殺死。
寄生大軍發起反擊的時機恰到好處,河對岸的毀滅者正處于進攻陣型之中,大量相對孱弱的個體靠近前線,原來是準備用來充當搭建浮橋的消耗品的非主戰部隊,現在卻必須在一線硬抗寄生大軍的攻擊,被迫變得混亂不堪。
而那些二線的主力毀滅者,原先也是分散成了無數個小縱隊,本是為了方便快速穿越浮橋渡河,如今卻由于兵荒馬亂和指揮不暢難以集結起來,形不成拳頭效應。
寄生大軍就趁著毀滅者這段不備的窗口期,加緊投送著兵力進入戰場,一步快步步快的將毀滅者大軍逼入絕境!
除了寄生飛蟲和寄生水蟲,以及那些被空投的部隊,九成以上的寄生生物還在等著渡河。而在那些毀滅者被逐出河岸的安全區域,水炮已經無法覆蓋毀滅者的寄生田鱉們,在河中央排成了一列縱隊,隨即有一些寄生蟲類用分泌的絲線混合著一些草莖碎葉,很快搭建起了一座座浮橋。
這些浮橋可比毀滅者那純血肉之軀組成的浮橋要寬敞安穩,岸邊等待多時的一股股寄生大軍迅速過橋,短時間就有數以千計的寄生蟲獸過河并投入戰斗。
即便此時戰場情況對毀滅者相當不利,已經接敵的雷達毀滅者的麾下一片混亂,后方的雷達毀滅者就算知情也沒辦法將兵力投入擁擠不堪的戰場,只能靜候變化。但從毀滅者的調動來看,它們卻依然打著以攻對攻的主意。
由于戰場南側瀕臨湍急的河道無法機動,有4個北部邊緣地帶的毀滅者集群正試圖向北側兩河之間的低地迂回。如今西邊是寄生大軍,東邊是尾隨而來的文明蟻族聯軍,向西或向東都得經過長時間惡戰,只有北側狹窄的地峽似乎是唯一沒有敵方的方向!
但這只是一個錯覺。
當大量毀滅者踏足這片低洼、狹窄、泥濘、難行的土地后,突然間數以萬計的毀滅者仿佛突然從地下冒出來般,將急行軍中的毀滅者集群沖擊的七零八落,也斷了雷達毀滅者的念想!
這些毀滅者的確是從地下鉆出來的,大群寄生螞蟻和寄生里氏盤腹蛛挖掘的洞穴內,隱藏了大量的寄生生物,而且洞口隱蔽良好。
幾只寄生里氏盤腹蛛在察覺到地面不同尋常的動靜后,寄生大軍又等了一會兒部隊集結,這才傾巢而出。埋伏的寄生軍隊甚至在第一輪攻勢中就擊殺了三只猝不及防的雷達毀滅者,這也是毀滅者北上集群第一時間就基本失去指揮而崩亂的根源。
隨后,還有大量寄生生物從河對岸渡河趕來增援,地圖上,針對毀滅者的包圍圈的最后一個缺口至此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