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心中暗暗感嘆,有道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通過這一次十里鄉之行,他對梁惟石的工作能力算是有了一個無比直觀的認知。
兩年時間,十六個村的產業扶貧基地蓬勃發展,讓十里鄉的人均收入足足翻了八倍之多。
這種亮瞎人眼的增長率,固然是因為原來戴著貧困鄉帽子的十里鄉收入基數極低造成的。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否認,這就是一個通過發展扶貧產業帶領全鄉人民脫貧致富的奇跡!
而且,他看得出來,相信蔡永豐也能看得出來,梁惟石的目標并不僅限于發展十里鄉經濟,改善村民生活水平。而是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標準,意圖將十里鄉打造成為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
剛才視察的時候,村民們也毫不避諱,甚至十分自豪地說,將來的十里鄉,肯定會成為省里第一鄉。
張乾心里有種預感,一旦十里鄉特色旅游項目取得成功,這個聽起來有些狂妄的目標稱號‘吉興第一先鋒模范鄉’,也許真的會變成現實。
“十里鄉黨政班子在緊抓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加強各村黨支部建設,開展村民素質教育,加大公共事業投入,僅在去年一年,全鄉所投入的公共財政資金,就多達二百余萬元……”
隨著梁惟石的匯報進入尾聲,程學斌的心情也跌入到了谷底。
方才他找準時機,追問了梁惟石二零零五年農業總產值的數據,結果對方立刻就給了他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后邊兩位的數字。
他覺得不能排除梁惟石瞎編的可能,于是讓工作人員拿來數據資料做了對照……結果半點兒不差!
在整個匯報過程中,梁惟石提到和引用的數據,多達二十幾處,而且每一個數字都準確無誤。
就算提前做了準備,這種超強的記憶力也不是人人都具備的,至少程學斌自己就做不到。
副市長張東升看著這一幕,不禁有種發笑的沖動。
蔡永豐和程學斌想抓小梁的錯,然后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選擇到十里鄉來雞蛋里面挑骨頭。
結果不但沒挑出錯,反而還給了十里鄉一次在市縣領導面前展示工作成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