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宜不知道康書記是怎么想的,可能有著不得已的苦衷,也有可能有著利益方面的考慮,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這個決定都會造成與梁惟石對立的事實。
現在是梁惟石堅決要查這個案子,而在案子脈絡相當清晰明了,種種線索已經被挖掘出來,相關證據漸趨浮出水面的情況下,康書記忽然插手干預,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為得罪了梁惟石,就等于得罪了沈晴嵐。
有必要為了焦引安與丁進才兩人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說實話,陸明宜有點兒不相信,康富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他又知道,鄒新科是沒那個膽子假傳縣委書記的指示。
所以,一道無比艱難的選擇題就擺在了他的面前。
是聽從康書記的指示暫時把焦引安的案子緩一緩,還是馬上把這個情況告訴梁惟石,商量一下對策?
陸明宜沉思了片刻,終于還是下定決心,拿起了電話。
官場站隊,最忌諱三心二意,兩頭下注。
既然他覺得跟著梁惟石有前途,那就應該毫不猶豫地與梁惟石站在一條陣線上。
“梁縣,有個情況和您匯報一下,剛才縣委鄒主任給我打電話,說是要把偵查工作緩一緩,還隱約透露,這是康書記的意思……”
梁惟石聽著匯報,忍不住瞇起了眼睛。
好家伙,焦引安的關系網還真是無孔不入啊!
不但能和喬家搭上線,還能讓一向性情謹慎的康富生改變主意下場蹚渾水。
然而越是這樣,他反而越能確定一件事——某些人之所以要力保焦引安,根本目的并不只為了保焦引安,而是為了保全自己。
畢竟在過往的案例之中,‘拔出蘿卜帶出泥’的情況屢見不鮮。一旦焦引安嘴巴不嚴,交待了一些不該交待的問題,牽連出一些不該牽連的人,那,就有大熱鬧看了!
“康書記說緩一緩,那你就緩一緩。”梁惟石語氣淡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