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京自幼聰穎好學,胸懷大志,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喜歡排場,善于交際,鋒芒畢露,敢于決斷,不怕得罪人。早年他與弟弟蔡卞在東京太學讀書時,便以博學多才蜚聲校內外。
熙寧三年,蔡京與蔡卞同登進士第,一時傳為佳話。
熙寧年間,正是王安石變法風起云涌之時。
蔡卞師從王安石,還娶了王安石次女為妻,成了王安石的女婿。
蔡京因此加入新黨陣營,積極推行新法。
王安石曾認為有四個人或許能夠繼承自己的學說,輔佐皇帝走變法之路。
這四個人,一個是他的兒子王元澤,一個是蔡卞,一個是蔡京,還有一個是呂惠卿。
王元澤早在王安石被罷相之前,就得怪病死了。
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時的主要助手,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為推動變法做出了許多貢獻,和王安石情同師徒,但他后來因事生恨與王安石決裂。
只有蔡京、蔡卞兄弟二人沒辜負王安石的厚望,終生堅持王安石的變法學說。
尤其是蔡京,歷史上,他在趙佶時代長期擔任宰相,不僅繼承而且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了王安石變法改革的思想。
當初,不到三十歲,蔡京就被王安石從地方上調到朝廷工作,擔任要職,受到重用。
但隨著新舊兩黨的黨爭,蔡京一直起起伏伏,在宦海浮沉了三十年。他差不多擔任過趙宋王朝所有類型的崗位,包括曾在九個地方擔任過知州、知府或者發運使,以及擔任過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另外他還出使過遼國,他的才華和風度讓遼國君臣稱贊不已。
毫不夸張地說,蔡京得到過充足的歷練,擁有極其豐富的從政經驗和改革經驗。
趙煦親政,下令紹述、實施元豐新法,罷免了高滔滔提拔起來的舊黨,起用了章惇、曾布、蔡卞等新黨領袖擔任宰執,蔡京也被趙煦召回朝廷擔任戶部尚書,他積極主動配合章惇等人推行新法。
不久,蔡京改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后又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專門為趙煦起草詔命,職掌禁中機要,深得趙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