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女商量好“肉爛在鍋里”的計劃之后,麻曉嬌隨口問了一句:“那咱們是不是做個教育計劃什么的?”
麻曉嬌說這話時,真沒多想,她就是覺得,自己已經生了一個,又懷了一個,比別人走得快太多了,應該是此事的最大受益人,得做點什么。
張純用更隨意的語氣說:“我覺得咱們用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就行。”
葉詩韻問:“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有什么優勢?”
張純說:“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雖不能保證每代皇帝的能力都很強,但基本上還是可以確保皇帝能力的下限。”
頓了頓,張純又詳細說了一下:
“清朝從康熙以后直至光緒,期間八位帝王雖然執政能力不一樣,有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執政能力較強的帝王,也有如咸豐、同治等資質較平庸些的皇帝。但總的來看,清朝皇帝在受教育水平、學識、自律程度等方面平均起來在歷代中排在前列。”
“典型的像雍正以勤政著稱,在位期間僅批閱的漢文奏折便達三萬五千余件,其批語亦動輒為幾百上千字,有時甚至處理政事至深夜,批語中“燈下隨手寫來,一一批示矣”隨處可見。就像他自己所講的那樣,“朕之訓諭每折或手批數十言,或數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朕親自覽批、親筆批發,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于人,亦無一人贊襄于側”。”
“哪怕是在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中執政、資質較為平庸且在位期間有鴉片戰爭之敗的道光皇帝,就其個人能力及私德而言也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如道光皇帝旻寧還是皇子時,天理教信徒攻入紫禁城,時嘉慶皇帝不在宮中,旻寧遇變不驚,沉著應對,除組織護軍迎擊暴徒外,自己還用火槍連續擊斃兩名暴徒。就私德而言,道光為人節儉、至孝,臨終之際還不忘叮囑道:“仰為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組、勤政愛民為本”。”
“由此可見,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的好處就在于雖不至于培養出來未來的帝國最高統治者都是明君,但也不至于過于昏庸無道,至多為中等守成之主。”
李琳、葉詩韻、麻曉嬌、袁傾城一聽,都覺得這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不錯啊。
袁傾城一直都對小心思太多的張純很不放心,所以,她就留了個心眼幫大家問了一句:“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是什么樣的?”
這就是張純不喜歡袁傾城的地方之一,心太細,一點都不好糊弄。
想到這件事早晚都得坦白,張純盡量用隨意的語氣說:
“一般從六歲開始入學。每天凌晨三點到五點,預習功課。五點到七點,開始上課,主要學習滿、蒙、漢等語言文字以及儒家經典等文化知識。七點到九點,是早餐時間,稍作休息。九點到十一點,繼續上課,學習經史子集等內容。十一點到下午一點,老師會檢查他們的功課,然后練習騎射等武藝。下午一點到三點,是午餐和休息時間。三點到五點,繼續練習騎射、火器等軍事技能,還要學習繪畫、音樂等其它才藝。五點之后,皇帝會來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合格后才能結束這一天的學習。”
“還有,一年之中,除了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他們自己生日等少數節日可以休息外,每天都要按照這樣的時間安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