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趙俁不僅準備將神機軍擴軍到前、后、左、右、中五軍,他還有更大的擴軍動作。
趙俁準備在東京汴梁城周邊地區布置數十萬大軍,以營建四輔。
所謂四輔,就是仿效漢代的三輔制度,通過建設輔郡以及擴軍來拱衛京師。
根據東京汴梁城周邊的形勢,這四輔趙俁選擇了北輔澶州,南輔潁昌,東輔襄邑縣,西輔鄭州。
此四地靠近京畿地區,位置險要,易守難攻,除了守御京畿地區以外,也能便于隨時調兵,與西夏開戰、遼國開戰以及與還沒有誕生的金國開戰。
最先提出四輔設想的人,不是章惇,也不是曾布,而是蔡京。
蔡京其實一直想當宰相,也想插手軍事。
奈何,趙俁知道蔡京有才,可同時他也知道蔡京做事沒有底線,關鍵趙俁不想走上靖康之恥的老路,所以,對于蔡京,必須得限制使用。
基于此,趙俁只讓蔡京管經濟,不讓蔡京碰別的,尤其是軍事。在軍事方面,趙俁更信任章惇和曾布。
但蔡京不知道趙俁是這么想的,他只當趙俁不知道他還有軍事方面的才華,所以他給趙俁制定了四輔這個軍事計劃,希望能憑此涉足軍事領域。
別的先不說,如果靖康之恥發生時,趙宋王朝有完善的四輔,怎么可能讓數萬金軍如入無人之地?
更為關鍵的是,趙俁得吸取歷史上趙佶收復燕云十六州時宋軍野戰打不過遼軍的經驗教訓。
建國之初的禁軍,是一支規模龐大、戰斗力較強的中央軍隊,在維護趙宋王朝的統治、抵御外敵入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等趙匡胤死了之后,禁軍慢慢就變味了,最終逐漸成了現在這樣,干什么都行,就是不會打仗,而且沒人能說得清楚,趙宋王朝到底有多少禁軍,每年還要花出去高額的軍費。
如此一來,勢必要對禁軍進行改革。
趙俁的思路很簡單,那就是,既然禁軍不管用了,就招募能打仗的人來組建新軍。自古以來,哪出強兵,就去哪招募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