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定舉行科舉之后,趙俁跟章惇和已經從鞏義回來的韓忠彥商議了一下具體事宜。
隨后,趙俁就讓韓忠彥負責科舉相關事宜,章惇照例總攬全局。
很快,禮部便在京城的重要場所,如禮部、太學等地張貼公告,公告中會明確科舉考試的時間、地點、科目、報考條件等詳細信息。
與此同時,禮部也派遣官員到各地傳達科舉相關信息,讓地方上的學子知曉。
此外,朝廷還通過官方的邸報來傳播科舉的消息。邸報會分發到各地官員手中,進而使更多人了解到科舉的具體情況。
這些公告的發布,旨在讓天下學子都能及時準確地獲取科舉信息,以便做好應試準備。
洪武元年深秋時分,解試順利舉行。
舉行科舉之前,趙俁特意下圣旨,明說:這科取仕兩千,為歷年之最。
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年參加科舉的人眾多。大量原本不準備參加今年科舉的人,也都選擇了試一試。
隴右都護府也有不少舉子如此。
他們在熙州城通過了解試,洪武二年剛過完年,就紛紛進京準備參加春闈,也就是參加省試。
而李綱就是其中之一。
李綱生于秀州華亭(也就是后世的上海松江),今年十九歲,他的父親李夔是元豐三年的進士,元祐二年調任福建松溪縣尉兼主簿,李綱與母親吳氏隨父赴任。
時任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州的呂惠卿,很是賞識李夔的才能。
后來,呂惠卿任鄜延路帥臣,征李夔充任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
紹圣三年,李夔抵達延安就職,十四歲的李綱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