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宮原名紫薇宮,始建于隋朝。
隋朝大業年間,名義上的都城是長安,但隋煬帝楊廣大部分時候都在東都洛陽,或外出巡幸。
楊廣是個愛面子的人,東都紫薇宮奢華程度更甚于長安太極宮,可惜他最終丟了江山。
后來洛陽一度被王世充據有,紫薇宮里指點江山,笙歌樂舞的主人也換成了這位鄭國皇帝。可惜好景不長,很快就被當時的唐朝秦王李世民擊敗。
謝逸進了洛陽宮,沒走多遠便看到一片廢墟,此景象出現在富麗堂皇的皇宮中,違和感很強烈。
這片廢墟位于宮苑中心區域,前隋時此處矗立著乾陽殿,是紫薇宮主殿。類似于后世紫禁城的太和殿,但規模卻比太和殿更大。
擊敗王世充之后,秦王李世民進宮,不知出于何種心態,稱乾乾陽殿過于奢侈,然后一把火怒而焚之。
登基稱帝后,李世民很后悔當初的沖動行為,貞觀四年,曾下詔發兵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奉。當然了,火焚宮室的罪責也推到了王世充身上。
朝臣對此議論紛紛,給事中張玄素聞訊上書勸諫稱:“大唐承隋末百王之末,屈凋弊之余,必欲節之以禮制,陛下宜以身為先……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
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今若遵舊制,即是隋役復興,五六年間,趨舍頓異,何以昭示子孫,光敷四海。”
意思是國朝初年,百廢待興,陛下你應當遵循禮制,帶頭節儉。還舉出秦、隋兩朝大興土木而亡故的例子,陛下你不能步后塵,應當給子孫們做個好榜樣。
張玄素還列舉了隋朝修建乾陽殿時,從豫章郡伐巨木之艱難,運輸耗費巨大,不惜民力等種種過錯。
李世民當時很不愉快,質問張玄素:你說我不如隋煬帝,那和桀、紂相比如何?
張玄素也是有骨氣的諫臣,怡然不懼,直言不諱。李世民無可奈何,一心想要做個明君,怎能降罪直諫的臣子呢?
沒辦法,在其他大臣的勸諫下找個臺階下,放棄重建乾陽殿,還裝模作樣地賞了張玄素彩帛兩百匹,并任命其為東宮少詹事兼右庶子。
在謝逸看來,這事李世民就是活該,誰讓他當初裝逼裝過頭的。好好一座宮殿招你惹你了?也不知他如今看到這片廢墟時,是何心情?
反正終李世民一生,乾陽殿始終未能重建,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才在此基礎上重建了一座乾元殿。